找到相关内容36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无边处定」「无所有处定」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),但四禅八定尚未出离三界,小乘禅者必须再修「灭尽定」以超出三界生死进入涅盘妙乐,也就是六神通之「漏尽通」。  小乘禅法之「止观」说方面,「止」(Samatha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追求世间种种妙乐享受,真正悲悯众生者实是寥若晨星。许多所谓的“高僧大德”往往皆是徒具虚名而已,这些人外著僧衣,道貌岸然,行为举止也似乎清净如法,其实他们的内心贪欲却像烈火一样炽盛——名声小的追求一般...无垢光尊者一语道破:恰恰是那些一心捞供养,根本不事修行的人们。的确如此,纵览当今时势,有些人表面上挂着堪布、阿闍黎的名位,声誉广大、名气远播,实则并不珍视佛法,只知追求世间种种妙乐享受,真正悲悯众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
  • 【地藏经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知道,根本想象不到。有人想,我这个肉体能一天不难受就不错了。你知道人家肉体是什么状态么?法喜充满,法乐无穷。他享受的是极乐世界的高层次的待遇。示现有身,而时时处在无身状态。地藏王菩萨的乐是身乐,有妙乐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276374.html
  • 药师经析疑——弘一大师

    虽秉戒而回向心弱者,生中下品或下三品。岂止极乐,生十方者亦然。故晋本云:若欲生十方妙乐国土者,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,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,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。 【问】:十方兜率亦引导否? 【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576407.html
  • 元朝的崇佛及其相关的乐舞内容

    圣奴,清歌妙舞世间无。御前供奉蒙深恩,赐得西洋塔纳珠。”第五十二:“按舞婵娟十六人,内园乐部每承恩。缠头例是宫中赏,妙乐、文殊锦最新。”第五十六:“月夜西宫听按筝,文殊指拨太分明。清音浏亮天颜喜,弹罢还...

    王福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176960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、平等的光辉,普照世间众生。 4。无缺的境界-涅盘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,那里面充满法乐:有完全的平静,有至高的妙乐,有持续的幸福,有福慧的完成,有究竟的解脱,有永恒的自我,有真实的世界…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——以《灵峰宗论》为中心

    殊教部时味”而“窜入己意”的“他议”,但基本上仍然是尽可能地“随文演义而不伤经文”,并且行文以“诱天下学人无不究心三大部”为目的和原则,所谓“窃取《文句》、《妙乐》之旨,别抒平易显豁之文,聊作引诱童蒙...

    周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685348.html
  • 法华经演义科

    故。其旨非同非异。故天台大师。于大苏岭。证三昧后。提其纲。挈其领。弘此妙经。广之三大部。是乃愈同愈异也。后释签妙乐。乃至此书等。终归王城妙旨。是乃愈异愈同也。如是厥义。重重包含。实有出于不可思议者。然...

    广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15788939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  论师的业力观   释悟殷   壹、前言   “业感轮回”的思想,是佛教重要的教义之一。然而业感轮回说,并非由佛教首创。印度早期,大约在《阿闼婆吠陀》时代,已稍微透露出赏善罚恶的讯息,再加上《梵书》时代“轮回说”创立,两者的结合,酝酿生息,到《奥义书》时代,就确立了业感轮回说的信念,成为当时社会的新思想。不过,那时的业力说与真我论结合:真常妙乐本净的梵我,生起迷妄苦破的世间,而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  1、自得禅,怜愍众生,令离不净乐而得禅定乐,次令得佛道乐 33(大正25,187c19-25)   禅是波罗蜜之本,得是禅已,怜愍众生,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乐而不知求,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。如是观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